区域研究

15分钟城市报告&2021中国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

全球格局与城市生活被悄然重塑,人们的生活半径缩减,城市呼吸的速度减慢,被忽视的社区也受到关注。然而,当我们放眼四周,重现的“附近”是否美好?以家为中心步行15分钟范围内,生活需求能得到满足吗?要回答这一问题,并非易事。当下的中国,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,不同城市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。但是,新型城镇化时代到来、城市建设转向存量挖掘、共同富裕等时代趋势,都要求我们审慎思考,如何面对城市发展

全球格局与城市生活被悄然重塑,人们的生活半径缩减,城市呼吸的速度减慢,被忽视的社区也受到关注。然而,当我们放眼四周,重现的“附近”是否美好?以家为中心步行15分钟范围内,生活需求能得到满足吗?

要回答这一问题,并非易事。当下的中国,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,不同城市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。但是,新型城镇化时代到来、城市建设转向存量挖掘、共同富裕等时代趋势,都要求我们审慎思考,如何面对城市发展多年未有之变局。

为此,《2021年中国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》报告创新性地提出“分钟城”这一概念,借助城市生活圈服务可达度、业态丰富度、环境品质度三个指标,对60城“15 分钟生活圈”的表现进行评估,并重点分析典型城市与社区相关案例。

当下,人口红利减弱,城市发展逻辑正从“增量扩张”转向“存量挖掘”,从“以物为本”转向“以人为中心”。“分钟城”概念及成果的推出,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依据,推动社区因地制宜地进化,探索美好生活趋势,助力美好居住远景目标。

“分钟城”活力指数比拼,南方优于北方

过去四十多年,中国的造城运动高速发展,钢筋水泥如雨林般崛起。速度与激情背后,宜居性、包容性不足等“大城市病”也相伴而生。远方无限展开,附近却被推平,城市商圈普遍存在规划不尽合理、商业设施总体不足、供需不匹配等痛点。

为重新发现人的存在、重塑人周边的生活,报告提出“分钟城”概念,即以家为中心,在适合城市的步行时长范围内,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一切之需,包括家庭、商店、娱乐、教育和医疗等。具体是5分钟、10分钟、还是15分钟城市,可因地制宜。

如果按主流的“15 分钟城市”标准,圈定2020 年人口在 500 万以上的60个城市,按权重高低依次衡量其生活圈的服务可达度、业态丰富度、环境品质度,各大城市表现如何?

报告指出,中国多数区域重点城市表现不错,综合评分排名前20的城市,除了深圳、厦门、大连、青岛四个计划单列市,其他16个均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。在研究的24个直辖市/省会城市中,上海得分最高。意外的是,厦门比省会城市福州排名靠前,青岛比济南排名靠前。

一线城市中,深圳居于“深上广北”排名之首,在服务可达度、业态丰富度和环境品质度三方面得分较为均衡,综合评分最高;而上海、广州、北京在三个方面,或多或少有丢分之处,北京因城市肌理导致空间割裂,降低了服务业态的可获得性,排名靠后。

整体来看,南方城市好于北方城市。样本城市中排名前十的,除了北京,其他均为南方城市;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中,除了北京、青岛和东北四城,其他也均为南方城市。近年来,南方城市建设更新较快、环境品质方面得分较高,服务可达度方面也优于北方。

综合样本城市的异同点,报告还将60个城市划分为四大聚类,分别为均衡发展型城市、服务业态发展型城市、环境品质发展型城市、生活圈活力发展中城市。不同类型城市由于发展阶段、居民需求等影响,在三大指标上的优劣表现不尽相同。

触摸未来,“15分钟城市”是何景象?

为构建便民生活圈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今年7月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印发《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》,目标建设一批布局合理、业态齐全、功能完善、智慧便捷、规范有序、服务优质、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。

在15分钟城市建设上,上海已进行过诸多探索。报告指出,上海中心城区生活圈活力指数较高,黄浦区和静安区最明显。从环线角度看,上海社区生活圈活力水平呈现沿“内环-中环-外环”依次递减的趋势,内环小区公共服务配套的便利程度较高。

分城区看,以黄浦、静安、徐汇等为代表的中心城区社区生活圈活力水平较高,崇明、金山、青浦、奉贤等外围城区仍有待提升。此外,黄浦江如同一条“楚汉分界线”,浦江以西生活圈活力水平超过浦江以东,越靠近黄浦江沿岸社区生活圈活力越强。

再看北京,从226 个商圈的空间分布密度看,总体上以天安门为中心较均匀地向四周扩散,核心城区的生活圈活力更强,活力指数由此向外递减。北京生活圈活力的核心,则从天安门向东部偏移,东城区和朝阳区西部表现最优,西城区商圈的活力指数差异最小。

北京商圈“生活圈活力”TOP10 显示,东大桥、崇文门高居前两位,排名 3~10 名的商圈分别为灯市口、三里屯、CBD、北工大、东花市、交道口、苏州桥、团结湖。前十名的商圈中朝阳区占半数,东城区占四席,海淀区商圈首位苏州桥排名第九。

成都作为典型的放射型城市,“分钟城”的水平呈现由内向外辐射,依次递减的特征,高指数商圈集中分布在锦江、青羊、金牛、武侯及成华等中心成熟区域。同时,生活圈活力指数 TOP10 的商圈均位于二环范围内,包括盐市口、太升路、合江亭等。

重回社区,你身处蜂巢还是孤岛?

对“分钟城”的研究,最终要回归人的本质,让生活有更多的需求获得感。因此,报告从城市出发继续下沉,来到距离人最近的社区,通过测算北京6800个社区生活圈活力指数,总结出超大型社区、城市“蜂巢”、及“孤岛”社区三种典型社区。

在北京昌平区,体量庞大的天通苑素有“睡城”之称,因建筑面积与居住人口居于头部位置,被定义为超大型社区。相关大数据分析显示,绝大多数回天通苑地区就业人口的就业半径在 10 公里以上,工作地点遍布主城区,对人群的包容性极强。

相较样本总体,天通苑配套丰富度相对较高,尤其是医疗配套,在数量上具备明显优势。同时,作为超大型社区,天通苑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,比如内外部交通拥堵、人员密集、环境嘈杂、居住体验不好,限于内部缺乏产业支持,带来职住均衡等问题。

超大社区之外,还有一类小区,租赁情况与小区户数的比值较高,租赁流动性越大,被报告定义为“城市蜂巢”。以MASTER 领域为例,该小区该社区品质指数约为 74.91,高于 82.8%的样本社区,居住人群特征也比较明显:两口之家的白领,整体偏年轻化。

与上述两类不同,城市中还存在一些位置偏僻、商业及交通配套缺乏、业主追求居住品质的社区——“孤岛”社区。以北京青青家园为例,这里西临东五环,在丰富度及可达度方面表现较低,但是在品质度方面,该社区远高于样本社区均值。

实际上,不同社区的独有气质,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切面。随着共同富裕被列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,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、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,有望得到解决。从“分钟城”建设出发,重视城市存量提质,不仅有利于从源头上助推经济转型,同时也是实现百年目标、走向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。

(来源:经济观察报对报告的相关报导)

关联内容

首页
产品
新闻
联系